岳阳楼—君山岛
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岳阳楼—君山岛        岳阳楼矗立于岳阳市古西门城头,临洞庭,吞长江,气势雄伟,其前身为三国时期东吴将领鲁肃的阅兵楼,距今已有近1800年历史。它与湖北武汉的黄鹤楼、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,是其中唯一保持着清代原构的史迹,因其建造年代之早、自然风光之秀、建筑工艺之巧、词章歌赋之佳而闻名,明李东阳《书岳阳楼图后》称:“江汉间多层楼杰阁,而岳阳为最。
         岳阳楼兴于唐,盛于宋,传承至今历经了由军事楼—城门楼—观赏楼的演变。唐朝以前,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,自唐始,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雅士游览观光、吟诗作赋的胜地。其中孟浩然的“气蒸云梦泽,波撼岳阳城”(《望洞庭湖赠张丞相》)、李白的“楼观岳阳尽,川迥洞庭开”(《与夏十二登岳阳楼》)、杜甫的“吴楚东南坼,乾坤日夜浮”(《登岳阳楼》)等皆为千古绝唱。但岳阳楼真正名闻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、范仲淹作《岳阳楼记》之后。滕子京于庆历四年(1044年)被贬为岳州知州,他认为“天下郡,非山水环异者不为胜,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”,遂于庆历五年,开始重建岳阳楼,一年后落成。他写下《与范经略求记书》连同一幅《洞庭秋晚图》一同送往在河南邓州戍边的范仲淹,请他为楼作记,范仲淹由此写下名传千古的《岳阳楼记》。它全文360余字,字字珠玑,文情并茂,语气铿锵,内容博大,哲理精深,气势磅礴,文中先忧后乐的核心思想流传至今。从此楼以文名、文以楼传,文楼并重于天下。
         岁月沧桑,岳阳楼数遭水患兵燹,屡圮屡修,有史可查的就达30余次,最近的一次大修为1984年落架大修,沿袭清光绪六年(1880年)所建时的形制,按照“整旧如旧”的原则进行。它坐东朝西,构造古朴端庄,气势恢宏凝重,楼高19.42米,为三层、四柱、飞檐、盔顶式纯木结构。整座楼由四根直径46厘米的楠木金柱、12根木廊柱和24根木檐柱支撑,柱上架梁,梁上立柱,全部采用插榫法构造。三层楼中,设置、装饰、图案风格各异,特显风姿。



湖南省岳阳市


下一页_____岳麓山·橘子洲